产品展示
喷雾干燥机是将原料液用雾化器分散成雾滴,并利用热空气(或其他气体)与雾滴直接接触的方式而获得粉状产品的一种干燥过程。原料液可以是溶液、乳浊液或悬浮液,也可以是熔融液或膏状物。干燥产品可根据需要,制成粉状、颗粒状、空心球或团粒状。
喷雾干燥机是液体成形工艺和干燥工业中^广泛应用的工艺。适用于将溶液、乳浊液、悬浊液等形态的浆料在热风中喷雾成细小液滴,料液的喷雾是依靠高速离心转盘产生的离心力和重力作用使之得到加速而分裂雾化。雾化的液滴在落下过程中,与干燥介质(热空气)均匀混合,进行热交换和质交换,使物料中水分汽化蒸发的过程。喷雾干燥机具有产品性质稳定、变性程度低,可连续化、自动化,操作灵活性大等优点。
离心喷雾干燥器在工业上应用很广,如化工、食品、医药等行业。就喷雾干燥的物料来说,处理的各种原料在性质上有很大的差别,获得的各种产品也各有其特殊的要求。因此,不仅在工艺过程上各有其特殊性,而且在流程安排、设备结构、操作条件,甚至在附属装置上也各有其特殊性。

离心喷雾干燥机 工作原理
离心喷雾干燥机为热风循环、并流式、离心式雾化干燥机。干燥介质空气通过初、中效空气过滤器过滤,由加热器加热后,进入干燥器顶部空气分配器,热空气呈螺旋状均匀地进入干燥室。液体物料经过料液泵,输送到塔体顶部的高速离心雾化器,在离心力作用下喷雾成极细微的雾状液滴,与热空气并流接触,在极短的时间内可干燥为成品。成品连续被干燥塔底部和旋风分离器收集,尾气除尘后由引风机排空。
离心喷雾干燥机主要是物料通过高速旋转的雾化器的离心力将物料分配成雾滴状,与通过蜗壳热风分配器的热风相接触后瞬间干燥。由于料液在高速转盘(线速度在110m/s以上)中受离心力作用从盘边缘甩出而雾化,料液雾化的直径比较大,因此干燥塔需要较大的直径。同时由于物料是被离心力甩出来,雾滴的相对大小比较均匀,雾滴与热风接触的瞬间被干燥,雾滴干燥成基本都是空心粉体,物料的颗粒度比较均匀,但物料的颗粒度相对较小。
离心喷雾干燥机 工艺流程图
1、喷雾干燥速度快,料液经雾化后,表面积大大增加,在与热风接触过程中,瞬间就可蒸发95%~98%的水份,干燥时间仅需数秒钟,特别适用于热敏性物料的干燥。
2、产品具有良好的均匀度、流动性和溶解性,产品纯度越高,质量好。
3、喷雾干燥机生产过程简化,操作控制方便。对于湿含量40~60%(特殊物料可达90%)的液体能一次干燥成粉粒产品,干燥后不需粉碎和筛选,减少生产工序,提高产品纯度。对产品粒径、松密度、水份,在一定范围内可通过改变操作条件进行调整,控制和管理都很方便。
离心喷雾干燥机 应用范围
化学制品:聚合氯化铝、分散染料、活性染料、有机催化剂、白炭黑、洗衣粉、硫酸锌、二氧化硅、偏硅酸钠、氟化钾、碳酸钙、硫酸钾、无机催化剂、各种废液等。
食 品:氨基酸、维生素、鸡蛋粉、骨粉、调味品、蛋白质、奶粉、猪血粉、酱油粉、咖啡、茶、葡 萄糖、山梨酸钾、果胶、香精香料、蔬菜汁、酵母、淀粉类等
陶 瓷:氧化铝、氧化锆、氧化镁、氧化钛、钛化镁、陶土、瓷土、各种铁氧体及金属氧化物等

离心喷雾干燥机 技术规格
注:水份蒸发量与物料的特性及热进风、出口温度相关。当出口温度为90oC,其水份蒸发曲线见上图(供选型参考),随着产品不断更新,有关参数变更,恕不预先通知。
离心喷雾干燥机 订货须知
◎ 料液名称、物性:含固量(或含水量)、粘度、表面张力、PH值。
◎ 干燥后粉料容量、允许残余含水量、粒度、允许^高温度。
◎ 产量、每天开班时间。
◎ 可供能源:蒸气压力可供量,电容量,可供燃煤、油、气量。
◎ 控制要求:进、出口温度是否需要自控。
◎ 收粉要求:要否安装袋式捕集器,环境对排放尾气要求。
◎ 其它特殊要求。

-
离心喷雾干燥机
-
离心喷雾干燥机
-
离心喷雾干燥机
-
离心喷雾干燥机
-
离心喷雾干燥机
-
离心喷雾干燥机
-
离心喷雾干燥机
-
离心喷雾干燥机
-
离心喷雾干燥机
-
离心喷雾干燥机
-
离心喷雾干燥机
-
离心喷雾干燥机
-
离心喷雾干燥机
-
离心喷雾干燥机
- 2020-07-13 > 闭式循环喷雾干燥机运用于硬质合金生产的工艺设计
- 2020-07-20 > 硬质合金混合料闭式喷雾干燥塔生产中的工艺参数分析
- 2020-07-03 > 低分子量聚苯醚树脂闭路循环喷雾干燥机的技术开发
- 2020-05-08 > 闭路循环喷雾干燥机图纸和关键技术
- 2020-08-17 > 闭式循环喷雾干燥机制备高纯超细氧化铝的工艺研究
- 2020-05-11 > 防爆型喷雾干燥机的设备结构和适用工况
- 2020-11-16 > 大米蛋白粉干燥机全自动生产线的设计
- 2020-10-12 > 精密陶瓷闭式喷雾干燥塔的优势分析
- 2020-08-24 > 闭式循环喷雾干燥机在制备超细纳米粉体材料中的应用
- 2019-09-10 > 喷雾干燥机工艺参数对磷酸铁锂品质的影响